山西晚報訊(記者 張夢瑩 通訊員 苗華麗)中醫(yī)常說“春生夏長秋收冬藏”,山西白求恩醫(yī)院(同濟山西醫(yī)院)中醫(yī)科護士長李艷平提醒:對于還在發(fā)育的孩子們來說,抓住兒童生長發(fā)育的黃金時期,配合適當?shù)恼{(diào)理,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李艷平介紹,每年都會有家長帶著孩子到醫(yī)院就診,希望孩子的身高能“更上一層樓”。這些孩子可分為好幾類:生長發(fā)育遲緩,身高體重低于正常標準的孩子;脾胃虛弱,厭食、積食、挑食、消化不良的孩子;免疫力低下,容易感冒,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;晚上睡眠不好,容易驚醒,輾轉(zhuǎn)反側(cè)難以入睡的孩子。
中醫(yī)有哪些適宜技術(shù)能為孩子助長呢?李艷平表示,中醫(yī)一般會通過小兒推拿和艾灸療法來幫助孩子們長高,有條件的家長在家就可以操作。
小兒推拿可分為捏脊、摩腹、按壓百會穴和按揉涌泉幾步。捏脊時,讓孩子俯臥,背部裸露,大人用雙手的中指、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,食指半屈,拇指伸直對準食指前半段,然后頂住患兒皮膚,拇食指前移,提拿皮肉,同時向上捻動,自尾椎兩旁(即脊柱兩側(cè))雙手交替向前推動至大椎穴(脖后突出位)兩旁。每天給孩子捏3~5遍。摩腹時,用單手手掌輕貼住小兒腹部做單方向畫圈摩動,每天堅持順時針36圈逆時針36圈。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心,在兩耳角直上與眉心向后的連線的交叉點。家長每天按揉孩子的百會穴20-50次。涌泉位于足前掌中心凹陷處,家長可用拇指或者中指指端按揉小兒,每天按揉30到50次。
艾灸療法:在大杼穴(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)、身柱穴(身柱即全身之柱,有穩(wěn)固體質(zhì)促進增高作用,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處)、神闕穴(在腹部肚臍中央)和足三里(外膝眼下三寸),各艾灸5-10分鐘。
(責任編輯:梁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