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廉執(zhí)政,殫精竭慮民本為懷
金哀宗正大三年秋(公元1226年),元好問從國史館編修調任河南鎮(zhèn)平縣擔任縣令;公元1227年春夏之交,元好問調任內鄉(xiāng)縣擔任縣令;公元1228年其母病逝,他回到內鄉(xiāng)縣白鹿原丁憂。公元1231年服滿后又任南陽縣令,直到八月調任京城任職。
元好問少有經世濟國之大志,自負“動可以周萬物而濟天下,靜可以崇高節(jié)而抗浮云?!弊龉購恼?、經世濟民是他的理想。為此他三任縣令,所到之處,民稱賢能。河南《內鄉(xiāng)縣志》記載:“元好問在內鄉(xiāng)任縣令期間,為官清正,勤于政務,催民農桑,安撫流亡,不負皇命,樂于助民,調離內鄉(xiāng)時,百姓攀轅臥轍,挽留不舍。”留下很多佳話。
元好問在這三地為縣令期間,正值戰(zhàn)火烽起、國遭危難時刻,征租催課,是縣令的主要工作,因此縣令難干,孤苦的心境只有他自己清楚。在詩《鎮(zhèn)平縣齋感懷》中他寫道:“老計漸思乘款段,壯懷空擬漫崢嶸。西窗一夕無人語,挑盡寒燈坐不明。”面對艱難的征糧納稅工作,他陷入兩難:一是要如數(shù)向朝廷上繳賦稅;二是要盡量減輕百姓負擔,讓他們能夠維持生計。因此在這兩方面權衡、糾結,使他很是痛苦,他在《宿菊潭》詩中寫到:“田父立馬前,來赴長官期。父老且勿住,問汝我所疑。民事古所難,令才又非宜。到官已三月,惠利無毫厘。汝鄉(xiāng)之單貧,寧為豪右欺。聚訟幾何人,健斗復是誰。官人一耳目,百里安能知。東州長官清,白晝下村稀。我雖禁吏出,將無夜叩扉。教汝子若孫,努力逃寒饑。軍租星火急,期會切莫違。期會不可違,鞭撲傷汝肌。傷肌尚云可,夭閼令人悲?!彼环矫娼估糇渖罡胍沟桨傩占疫甸T要錢,同時真誠地告誡百姓,一定要按期交納賦稅,否則,他要用鞭刑對百姓做處罰。
針對內鄉(xiāng)百姓繳納賦稅后的生活困難問題,他劃線立碑,安排民眾墾荒;他十分重視農業(yè)生產,及時組織民眾耕作,使田野呈現(xiàn)出蔥綠的喜人景象。在《偶記內鄉(xiāng)》詩中寫到:“桑條沾潤麥溝青,軋軋耕牛鬧曉晴。老眼不隨花柳轉,一梨春事最關情?!北磉_的正是他對農事的關心;他還及時開倉放糧,對民眾進行賑濟。同時拿出微薄的俸銀,及時捐助特別貧困者,極大地緩解了內鄉(xiāng)的官民矛盾,基本解決了老百姓的口糧問題,保證了內鄉(xiāng)的社會穩(wěn)定。
他對廉吏十分推崇,認為做一個能吏并不很難,而要做個公正的廉吏,那會十分艱難,個中緣由我們現(xiàn)在不難理解。他在詩《薛明府去思口號》(七首)第一首中這樣寫道:“能吏尋常見,公廉第一難。只從明府到,人信有清官?!痹诘谌字羞@樣寫道:“麋鹿山中盡,公廚破幾錢?只從明府到,獵戶得安眠。”在第四首中寫道:“木案人何罪?累累滿獄中。只從明府到,牢戶二年空?!卑岩粋€清廉無私、執(zhí)政為民的薛知府進行了多番贊頌,而這位薛知府又似乎是對他本人的真實寫照。